本实验室题为“负性情绪调节的效率:中国文化背景下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的对比”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年第6期,该项工作通过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严密的实验设计,为中国本土文化下如何有效调控负面情绪,特别是在需要快速减弱负面情绪(如愤怒与冲动)的情景中如何调节情绪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快速,高效的进行负面情绪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无法有效的调节负面情绪往往导致严重的健康与社会后果。因此,研究如何快速,高效的调节负面情绪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文化强调“人际和谐,克己自律" 的特点,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假设对情绪表达行为的抑制(即:表达抑制)在中国文化下可能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效果,其情绪调控的效果未必差于改变对情绪事件的认知方式(即认知重评)。此前来自高加索人群的大量研究显示:表达抑制不但难以减弱主观负面情绪体验,而且还存在增强情绪相关生理反应的负面后果;但认知重评却能有效的减弱负面情绪体验与情绪相关的生理活动水平。
我们使用情绪场景作为情绪诱发手段,其研究结果证实了事前的假设:尽管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策略都显著的,并且相似的降低了主观负性情绪体验,但表达抑制降低负性情绪的速度要显著快于认知重评。采用表达抑制能在情绪刺激出现后1秒以内便实现了负性情绪相关生理反应的减弱,但认知重评策略下这种生理反应的减弱要到刺激后约1.5秒才能实现。但表达抑制的这种快速调控效果需要以更多的心理资源消耗和主观努力为基础。
该研究结论对于在需要紧急调控负性情绪的场合下(如愤怒与冲动情景)如何快速对负面情绪进行调节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项工作观测到的是表达抑制的短期效果,其结论的可推广性暂时需要局限于刺激后短短数秒时间的情景之下。鉴于以往工作指出长期,习惯性表达抑制与抑郁存在正相关,中国文化背景下表达抑制的长远效果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查看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