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动态DETAILS

2016-07-31 蔡阿燕等有关情绪表达抑制的个体差异研究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杂志发表

        近期,本实验室负责人袁加锦教授指导硕士生蔡阿燕等人完成题为The Sex Differences in Regulating Unpleasant Emotion by Expressive Suppression: Extraversion Matters的论文被《Frontiers in Psychology》接受并在线发表。

本实验室先前研究发现,对负面情绪的表达抑制调节上,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好的调节效果。然而这一性别差异是基于群体水平得出,可能并不能将结论推广到每个男女性个体。众多文献表明,外倾性这一人格特质与情绪表达倾向紧密相关。因为外倾人群具有更强的情绪表达倾向,因此当需要抑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反应时,外倾人群的调节效果可能相比非外倾人群要弱。因此,本研究加入外倾性这一人格变量探讨性别与外倾性在采用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时的交互作用,从而验证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性别效应是否随着外倾性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研究采用ERP技术,并按外倾性高低与性别这两大个体差异变量将被试分为四组:高外倾男性,低外倾男性,高外倾女性,低外倾女性。结果显示低外倾男性在表达抑制条件下所诱发的 LPP 波幅(2000~4000 ms),比观看负性条件出现更显著的降低,然而这种效应并不发生在低外倾女性分组,并且高外倾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无上述效应。

该项工作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揭示了表达抑制的性别差异受外倾性的影响:表达抑制调节效果男女差异只体现在非(低得分)外倾人群,而高外倾人群可能并不适合采用表达抑制调节情绪,这启示我们对调节策略的选取要“量体裁衣”以发挥调节最大化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启示外倾性这一人格维度在情绪管理上的塑造作用。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SFC3117098931371042

链接: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psyg.2016.01011/full

 


查看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