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动态DETAILS

2017-04-10 陈圣栋等有关情绪调节个体差异的两项研究分别在SCIENTIFIC REPORTS 等杂志发表

 

近期,本实验室负责人袁加锦教授和杨洁敏副教授指导硕士生陈圣栋等人对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进行了研究,完成题为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pontaneous expressive suppression predict amygdala responses to fearful stimuli: the role of suppression primingTrait self-consciousness predicts amygdala activation and its functional brain connectivity during emotional suppression: an fMRI analysis的论文,并分别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和《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线发表。其中研究一Frontiers in Psychology陈圣栋和邓中艳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二Scientific Reports陈圣栋和陈昌明为共同第一作者。

自发性情绪调节指个体无需外显的情绪调节指导语,在负性情景中自发地使用某种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研究一主要关注自发性表达抑制(个体自发地抑制自己情绪反应以免其流露)在神经层面的调节效果。自发性情绪调节的研究一般使用个体差异的方法,即使用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的得分来表示个体自发性使用某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程度,然后用其和被动观看下的情绪反应进行相关分析。前人关于自发性情绪调节的研究都是在西方个体主义背景下进行的,而且更关注自发性认知重评的调节效果。本实验室先前研究发现,表达抑制在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下同样可以有效调节负性情绪反应,只是需要比认知重评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

为了降低自发性表达抑制所消耗的认知资源,提高被试自发性使用表达抑制的可能性,研究一使用成语配对任务来启动被试有关表达抑制的无意识目标;并采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收集了被试被动观看和表达抑制启动两种实验条件下大脑对负性情绪刺激的BOLD反应。个体自发性表达抑制的程度使用情绪调节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只有在给予被试表达抑制的自动化调节启动之后,表达抑制得分才与更低的双侧杏仁核情绪反应存在负相关关系;而未给予启动的被动观看条件下,个体表达抑制倾向的增强并未导致双侧杏仁核情绪效应的变化。这一发现首次从神经层面证明了表达抑制调节策略的自动化启动对于该策略的成功使用具有促进效果。这一促进效应很可能与自动化启动减少了表达抑制的资源消耗有关。

研究二主要关注神经质这一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效果的影响。大量的前人研究表明,正常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于个体的生存、生活都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每个个体都拥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高神经质个体往往比低神经质得分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情绪性障碍,例如众所周知的焦虑障碍与抑郁症。前人研究表明这可能是由于高神经个体拥有更低的情绪调节能力。虽然前人对神经质和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大都聚焦于情绪调节的习惯或者倾向性。对于神经质和情绪调节效果之间的关系依然未知。

因此,研究二对神经质和情绪调节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本研究通过外显的指导语诱发被试的两种典型的有意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并使用大五人格问卷测量了被试的神经质总维度以及与情绪调节相关的3个子维度(抑郁、焦虑和自我意识)。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的调节效果不受神经质总维度及其子维度的影响。表达抑制的效果也没有受到神经质总维度的影响,但是受自我意识子维度的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低自我意识的个体可以使用表达抑制降低右侧杏仁核的情绪反应,但随着自我意识得分的增高,表达抑制的效果趋于微弱甚至起到负面的调节效果。而且,功能连接的结果表明随着自我意识得分的增高,右侧杏仁核和与运动控制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弱。以往有研究已经指出自我意识与社交焦虑、尴尬害羞等社会性负面情感呈正相关,并且高自我意识人群倾向于对人际关系情境给予负面评价。这些特点使得该人群更可能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性情绪体验而更多习惯性使用自我情感的表达抑制;而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多维度数据分析指出:虽然自我意识人格特征的增强伴随着更多的习惯性表达抑制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具有情绪调节价值,反而可能导致运动控制相关的皮层区域与杏仁核之间功能连接的减弱。

研究二首次探讨了神经质子维度和情绪调节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发现自我意识这一神经质子维度与个体表达抑制的神经机制密切相关。研究二的发现提示我们高自我意识得分的个体可以使用更具有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来改善自己的情绪调节效果。

这两项工作都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NSFC 31371042, 31400906)。

Reference

 Chen Shengdong, Chen Changming, Yang Jiemin, Yuan Jiajin. 2017. Trait self-consciousness predicts amygdala activation and its functional brain connectivity during emotional suppression: an fMRI analysis. Sci Rep. 7:117.

Chen Shengdong, Deng Zhongyan, Xu Yin, Long Quanshan, Yang Jiemin, Yuan Jiajin. 2017.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pontaneous Expressive Suppression Predict Amygdala Responses to Fearful Stimuli: The Role of Suppression Priming. Front Psychol. 8.

 


查看PDF文件